福州医博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福州省先进肛肠专科医院

全国连锁 专业肛肠
医保定点医院
市新农合定点医院

400-021-3788

当前位置:肛肠医院 > 疾病快速通道 > 结肠瘘

结肠瘘

★福建省先进肛肠专科医院  医疗质量 () 转发() 有疑问找医生

什么是结肠瘘

结肠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病理状态,因各种原因所形成胃肠道之间的异常通道,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之间或肠管与体表之间的病理通道,都属于肠瘘的范畴,若发生在结肠则称为结肠瘘,结肠瘘可分为外瘘和内瘘两种类型,肠内容物漏出体外者称为外瘘,瘘管与另一肠管或其他空腔脏器相通者称为内瘘。

结肠瘘的症状

结肠损伤、炎症或肿瘤等结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裂开漏液,多发生在手术后4~5日,手术后开始有腹痛减轻,后又出现持续性腹痛加重,往往伴有毒血症,如体温升高,腹部压痛、反跳痛与腹肌紧张也日渐加重,这时应首先考腹腔感染,或有形成肠瘘的可能。腹部切口哎呀引流口内有肠内容物流出,是肠瘘的证据,但判断瘘内口的部位比较困难。一般来说,回肠瘘流出物多呈黄色米粥样或稀糊状,结肠瘘排出物为半成形或不成形粪便。

肠壁上的瘘口可为单个,亦可为多个,腹壁上的瘘外口也可为单发或多发。手术或外伤引起的肠瘘,虽然初起时为单个瘘,但有时因腹壁切口裂开,肠袢外露,肠壁因感染、水肿严重、换药时损伤或肠腔压力形成多个瘘口。

结肠瘘的预防

肠道的各种外科手术时应注意伤口的处理防治瘘口的形成同时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应注意:   

1.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

2.防治便秘和腹泻;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结肠瘘的治疗

结肠瘘治疗原则

1.维持全身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提高肠瘘的自愈能力。

2.给予大量抗生素控制腹腔感染,并在适当时机引流。

3.设法了解瘘口位置、大小。

4.保护外瘘口周围的皮肤。

5.设法找到肠瘘形成原因,对症治疗。

6.难愈合的肠外瘘,选择适当时机给予手术治疗。

肠瘘

应根据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治疗:

优先阶段(瘘发生后7~10日)患者处于瘘口尚未稳定期与感染的初期,腹腔内感染严重,局部炎症水肿,如手术修补肠瘘口往往失败,而且会导致感染扩散;应该给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并给予是胃肠外营养纠正一般情况;给予抗生素,引流腹腔感染灶,并将肠内容物引流出腹腔(伤口暴露及时清除或插管引流)。

第二阶段(10~30日)经过优先阶段处理,患者逐渐恢复,瘘口经过引流或处理已成为“被控制”的瘘,感染仍很严重或继续发展扩散时应积极控制感染加强营养。尤其是全静脉营养是必要的手段,以供给热量与氮源。

第三阶段(1~3月)经1~2阶段处理,效果专业瘘口已愈合或稳定,因肠瘘较低对营养的影响不大,但瘘口不愈合时,应及时了解不愈合的因素,常见的原因:

①瘘口远端梗阻;②瘘管的组织已上皮化;③结肠粘膜与腹壁愈合,使瘘口呈唇状;④瘘口部有异物存在;⑤瘘口附近有脓肿引流不畅;⑥特殊感染或肿瘤存在。

这段时间重点是寻找瘘口不愈合的原因,控制腹腔内感染,尤其是肠壁间隙脓肿,高度怀疑时应及时剖腹探查引流脓肿。当然B型超声能检查证实时,可在其引导下行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以解除手术中腹腔广泛粘连,易损伤肠管的顾虑。

第四阶段肠瘘未愈合的患者,腹腔感染控制,瘘口局部情况好,可考虑择期手术,清除病因,以关闭瘘口。如瘘口远端梗阻应解除后再修补瘘口;单纯唇状瘘,或管状瘘,可将瘘翻向肠腔而不要过多的探查腹腔,当然吻合局部因特殊感染或肿瘤存在时,应将病变切除吻合。

上一篇:家族性结肠息肉

下一篇:结肠损伤

猜你想看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医博全国热线

请输入手机号码,我们会主动联系您!

今日坐诊

1/4

> <

  • 吴和木主任医师

    临床经验:近五十年

    擅长项目: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详细]

  • 张光利副主任医师

    临床经验:二十余年

    擅长项目:

    擅长内外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直肠脱垂...[详细]

  • 辛金坤副主任医师

    临床经验:二十余年

    擅长项目:

    擅长消化道溃疡、胃炎、食管炎、急症性肠病、...[详细]

  • 李爱莉女子诊疗中心主任

    临床经验:30余年

    擅长项目:

    福建省肛肠协会委员,从事肛肠科工作三十余年...[详细]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关注医博官方微信
    收获更多健康

医院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则徐大道318号
咨询热线:0591-88032199 (无节假日医院)
官方网址: www.fzgt120.com
版权所有:福州医博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9-2016 YiBo Hospital FuZhou.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0007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402350232号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